如今,耳机已从简单的声学设备升级为集智能降噪、空间音频等功能于一身的科技产品,但国际大牌动辄四位数的售价让消费者犹豫不决。于是,“某强耳机”这类高性价比平替迅速走红——但它们的实际表现能否媲美原厂品质吗?
今天,我们将通过X-Ray透视、精密拆解和光学显微分析,对原厂耳机与平替耳机的关键组件进行穿透式的技术验证。
通过X-Ray 扫描,我们清晰观测了两款耳机的内部构造。结果显示,原厂耳机与某强耳机在电池、电路及内部工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原厂耳机
采用高密度定制异形PCB板,电子元件像乐高般严丝合缝地塞进耳机拐角,甚至恰如其分地将圆柱电池把电池挤进了耳机柄。这一设计有效腾出了扬声器周围的核心空间。
某强耳机
采用标准化公版设计,元件布局松散,缺乏针对性优化。更尴尬的是,方形软包电池与扬声器被迫挤在同一狭小空间,不仅容量受限,散热还成了隐藏的安全隐患。
原厂耳机凭借出色的空间优化,实现了性能与体积的完美平衡,而竞品则一定程度暴露了公版方案的先天不足。
当用专业工具划开外壳的瞬间,两款耳机的内部世界呈现出戏剧性反差:
原厂耳机
•采用系统级封装(SiP)技术 ,数十个元件集成于邮票大小的空间,密度媲美智能手机主板。
•电池单元配备复合绝缘膜+金属屏蔽罩双重防护,内部填充抗震导热胶。
•每一个接缝都体现极规整和精细的装配工艺 ,细节处理堪称可穿戴设备制造工艺的标杆。
某强耳机
•导线排布呈现“蜘蛛网拓扑”,手工焊接痕迹明显,阻抗匹配存在失控风险。
•电池仅用单面胶带固定 ,安全可靠性低。
•腔体内部有效元器件容积比低,冗余结构易导致声学腔体容积失调。
通过激光开封后进行光学显微镜检测,我们同时也揭开了两款耳机最核心的芯片差异:
原厂耳机
核心芯片采用CSP封装(Chip Scale Package、芯片级封装、体积小、性能强),并搭配多个小尺寸CSP芯片协同工作,组成一套精密的控制系统。
某强耳机
核心芯片采用QFN封装(Quad Flat No-leads、方形扁平无引脚封装),仅搭配一颗功率器件完成控制任务。在灵活性和集成度稍逊一筹。
初步观察结论
初步从芯片的封装类型来推测,原厂芯片的工艺制程大概率更为先进。不过,科学需要严谨,光看表面可不行!
本期完成了两款耳机架构的系统性剖析。然而,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我们将借助聚焦离子束(FIB)截面分析技术,在电子显微镜下对其核心芯片进行显微级解构,纤毫毕现地揭示其微观结构差异,敬请期待。
CTI华测检测亮相2024国际钎焊、扩散焊及微纳连接会议
钎焊、扩散焊及微纳连接技术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能源、重大科学工程、集成电路等领域的结构和元器件制造及系统集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值此金秋时节,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主办的“2024国际钎焊、扩散焊及微纳连接会议”2024年10月20-23日于杭州举行。
2024-11-04 08:50:37
CTI华测检测定制化DPA方案|助力企业把关芯片质量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质量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芯片作为产品的“大脑”、设备的核心,芯片质量的好坏将对产品的质量、性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2024-01-22 02:04:49
CTI华测检测:做车联网信息安全的把关人
作为一个成熟的领域,全球汽车产业链条之长令人惊叹,而车联网作为新兴的产业形态,不可避免囿于悠长产业链之局。在这个链条上,元器件设备制造商、终端设备制造商、汽车生产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等参与者各司其职,共同搭建车联网信息安全“避风港”。
2021-03-12 09: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