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2025年全国低碳日四川省主场活动在成都市武侯区举行。活动以“碳路先锋、绿动未来”为主题,发布5份相关成果,普及气候变化知识,推动落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本次活动由生态环境厅主办,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承办,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协办。省级相关部门及有关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机构、金融机构、学会协会和新闻媒体代表80余人参加活动。作为国内专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和四川省重点排放企业碳排放复查机构,华测认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TI华测认证”)受邀参加此次活动。


活动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对外合作处副处长兰岚的主持下开幕。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雷毅,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庆和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莉三位领导为活动致辞。
雷毅在致辞时表示,四川锚定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和绿色发展先行区,持续推进能源、产业、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培育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和绿色生产力,主动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迈出坚实步伐。目前,全省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突破1亿千瓦,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亿元。2024年,全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投资占比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通威电池片出货量连续八年全球第一。大家要以“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为新的契机和起点,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汇聚应对气候变化磅礴之力,努力开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活动现场,生态环境厅发布了《2024年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大事记》,包括雅砻江流域累计发电量破1万亿度、进一步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成都环境资源法庭揭牌成立、首次通过铁路运输动力电池出川、首批产品碳足迹地方标准发布等,系统梳理过去一年我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事件。

四川省气候中心发布了《2024年四川省气候变化监测公报》,公报显示,2024年全省平均气温达16.4℃,较常年偏高1.2℃,创1961年以来历史新高,连续第三年刷新最高纪录。

四川省水泥协会副秘书长张魁发布了发布《四川省水泥行业减污降碳优良实践案例》(以下简称《案例》)。《案例》围绕源头防控、过程控制、末端减排三个维度,从节能降耗、燃料替代、超低排放、设备更新、数字赋能等方面征集收录14个减污降碳优良实践案例,全方位呈现了水泥企业积极响应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减污降碳水平的进展和成效。


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发布了《四川省气候变化事实、影响和风险清单(第二批)》《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2024年度进展报告》(以下分别简称《清单》《报告》)。《清单》显示,1961年以来,四川青藏高原区域(川西高原)年平均气温升高速率达0.25℃/10年;1990—2020年,贡嘎山冰川总面积缩小约38.94平方公里。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几十年若尔盖湿地流域径流将减少,岷江上游大部分区域极端降水将增强;岷山大熊猫适宜栖息地面积都呈减少趋势,将迫使大熊猫向高海拔、更高纬度迁移,亟须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报告》则系统梳理了2024年我省及21个市(州)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呈现了应对气候变化“全景图”。


此次全国低碳日四川省主场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四川省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CTI华测认证作为CNAS认可、IAF全球互认的温室气体审定与核查机构,将始终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致力于为全行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碳相关服务,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