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的病原菌很长时间内被称为为密歇根棒状杆菌密歇根亚种(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michiganensis)。密歇根棒状杆菌曾包含多个亚种,能够在番茄、辣椒、马铃薯、菜豆、玉米、苜蓿等多种作物上引发类似细菌性溃疡的病害。然而,随着分类学研究的深入,这些亚种逐渐被独立为不同的种。如今,密歇根棒状杆菌仅剩下引发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的密歇根亚种,因此也可直接称为密歇根棒状杆菌。
自1910年该病害在美国首次被报道以来,密歇根棒状杆菌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蔓延,导致果实畸形、植株萎蔫乃至死亡,对温室及大田番茄作物造成了严重损害。
宿主范围
番茄是密歇根棒状杆菌主要有经济价值的宿主。除了番茄之外,该细菌还可以感染包括龙葵、梳毛茄、奎东茄、三花茄在内的多种茄科杂草。在人工接种的条件下,该病原能够感染黄瓜、西瓜、向日葵和多种茄科作物。
症状
番茄细菌性溃疡的症状可以分为系统性感染引发的症状和局部感染引发的症状两类。
系统性感染
叶片:叶片出现暗绿色斑块,随后干枯转为褐色。在25-30°C高温及强蒸腾环境下,叶片会出现可逆性萎蔫,数日内发展为不可逆性萎蔫。发病后期所有叶片乃至整个植株都会萎蔫干枯。
种苗:受感染的种子通常能萌发出看似健康的幼苗,症状往往在植株接近成熟期时才逐渐显现。
果实:果实可能发育停滞并脱落,或出现成熟不均现象。少部分果实上会出现“鸟眼”斑(初期微凸起白色斑点,后期发展为中心浅褐色粗糙斑、外围苍白色晕圈的病斑)。
茎秆:发病晚期,剖开茎秆、叶柄和花梗(尤其连接处)后,可见维管束和髓部出现乳白色、黄色或红褐色变色,严重时髓部会形成空腔。
局部感染
叶片、茎秆和花萼上会出现凸起或凹陷的白色至浅橙色疱斑。排水孔附近的侵染通常形成伴随着黄色边缘的深褐色斑点。感染病叶边缘可能卷曲萎蔫。局部感染有时会导致茎部出现黄色条斑,这些条斑可能会裂开,进而形成溃疡斑。
传播途径
远距离传播
主要途径:受污染的番茄种子和种苗
传播阈值:带菌率低至0.01%即可引发流行
次要媒介:含病原体的植物残体或替代寄主
本地传播
主要媒介:水体(雨水/灌溉)、农事操作(整枝/喷药)
侵入方式:通过排水孔或茎根部伤口感染
易感期:全生育期可感染(幼苗期最敏感)
感染差异:早期感染→系统性侵染;后期感染→局部侵染
潜伏期:7天至3个月
植株内扩散
定殖部位:木质部导管
致病机制:分泌酶类降解维管组织,形成菌体团块阻塞水分运输
种子传播:通过木质部侵入种皮与胚乳导致种子带菌
二次传播:后期茎秆开裂渗出含菌液滴
环境存活
密歇根棒状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C,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可在种子和干燥植物材料上存活多年。在干燥土壤中存活时间较短,但仍可达7-8个月。
防控措施
种植材料
种子与种苗是引入密歇根棒状杆菌的主要途径,通过第三方检测公司对种子种苗进行检测可以降低该风险。此外,使用化学药剂对种子表面进行消毒处理也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爆发。
温室消毒
迅速清理发病植株。在清园时期清理种植槽、过道、地面的基质和植物残骸。在新生长期开始前使用10%漂白剂、季铵盐或其他化学消毒剂对种植槽、过道、地面工具等进行消毒。密歇根棒状杆菌可能存在于消毒不彻底的水源和排液中。定期检测水源和排液中是否含有密歇根棒状杆菌,以监测水源和尾液消毒的效果。
药物控制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够有效治疗番茄细菌性溃疡。不过,部分保护性农药可以有效控制该病害的传播或减轻其危害。混合使用铜制剂和代森锰锌能够防止病害进一步扩散。此外,使用苯并噻二唑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从而降低发病的严重程度。
取样与检测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的标准采样方法通常需要从显症植株上采集茎秆和叶片样本。为获得确切诊断结果,可将样本送至植实验室进行检测,以确认密歇根棒状杆菌的存在。
症状识别
观察典型症状,如叶片萎蔫黄化、茎秆溃疡、果实"鸟眼斑"等。
样本采集
茎秆:截取3-5cm含病健交界处的溃疡茎段
叶片:选取黄化或坏死边缘的叶片
果实:采集具"鸟眼斑"或内部褐变的果实
样本处理
使用2层无菌自封袋独立包装。附采样标签(日期、地点、症状描述等)。
样本运输
低温运输,运输过程中保持样品干燥,避免样品过度腐烂。
CTI华测检测依托权威CNAS/CMA认证实验室,采用分子生物学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精准检测番茄新德里病毒、番茄黄化曲叶病毒、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青枯假单胞菌、放射根瘤菌、密执安棒杆菌、灰葡萄孢菌、致病疫霉等番茄病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从田间到实验室,我们为种苗、作物及产品提供一站式检测解决方案,助力提前预警、科学防控,保障作物安全与品质。
参考文献:EPPO (2025) 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EPPO datasheets on pests recommended for regulation.
CTI华测检测荣获植物检疫领域检测鉴定CNAS资质
2024年8月21日,青岛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扩增了植物检疫有害生物(含外来入侵生物等)检测与鉴定领域服务能力。
2024-08-30 07:35:34
《农药管理条例》—抓好农药管理,保障农业生产
2017年6月1日起,国家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后文简称为新《条例》)正式实施,明确要求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生产或水生植物的病虫害防治,也不得用于防治卫生害虫,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堪称史上最严。
2022-05-16 05:56:34
除虫害?找我们就对了!!
近年来,虫害问题给企业品牌造成负面影响的报道屡见不鲜,有害生物防治不仅是企业为保障食品安全的自控需求,更是体系认证及食品安全法的强制要求。
2021-11-29 0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