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健康珊瑚群颜色鲜艳,其颜色主要由共生藻类的光合色素造成,比如说虫黄藻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可以反射绿、黄、棕等颜色,从而使得珊瑚表现出不同色泽。珊瑚白化则是指珊瑚失去其共生藻类而呈现出白色,这是因为珊瑚遭遇逆境时,比如说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珊瑚会将共生藻类驱逐,导致珊瑚自身失去颜色,进而呈现黄白色,即为珊瑚白化现象。失去藻类的珊瑚无法生长繁殖,如不能及时恢复,则可能导致死亡,最终会影响整个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利用代谢研究珊瑚及共生藻的小分子变化,捕捉存在的差异特征,揭示这些特性如何在代际间传递,从而提前筛选出耐热个体,分析珊瑚对热应激的耐受性和恢复力,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材料方法
研究样本主要包括发生过白化的21个珊瑚亲本和未发生过白化的26个珊瑚亲本,样本取样覆盖了珊瑚的涵盖成体、精子/卵子、胚胎、幼虫、幼体各阶段,包含了共生虫黄藻三种类型:Cladocopium、Durusdinium、Mixed。代谢样本提取使用70 %预冷甲醇,利用UPLC-MS/MS平台进行检测,仪器类型为Thermo Q-Exactive Orbitrap结合Vanquish UHPLC,色谱流动相A为0.1 %甲酸水,B为乙腈,设置12分钟线性梯度使B从5%到95%,质谱为正离子全扫描模式,m/z范围为100–1500。
代谢物一级注释使用GNPS 特征-分子网络(FBMN)进行谱图比对,二级分类根据CANOPUS(SIRIUS 4)按化学类别分类,代谢物溯源参考的数据来自完全漂白(无藻)的珊瑚M. capitata及纯化的Symbiodiniaceae藻粒(>95 % 藻细胞),若某代谢物在两个数据集中均出现,且平均丰度不低于10倍差异则进行归类。基于代谢数据,进行了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分析,使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监督分类,非参数检验使用Mann–Whitney U(两组)或 Kruskal–Wallis(多组),多重校正采用Benjamini–Hochberg统计方法。
三、结果讨论
研究成功建立了珊瑚群体的亲本库,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生命阶段代谢谱不同,其中Shannon 熵、Richness 和 Evenness 均呈“成体≈卵子>幼虫>精子≈胚胎≈幼体”式递减,说明代谢多样性随生殖和发育阶段而变化重组;基于Bray-Curtis距离分析表明卵子与其亲本个体之间的代谢相似度高;幼虫发育轨迹显示幼虫代谢连续变化,Shannon值由 3.3 增至 6.0。
随机森林模型在胚胎、幼虫、幼体阶段对“白化vs非白化”表型的分类准确,显示亲本白化在整个生命周期留下代谢烙印;将代谢特征拆分为“宿主来源”与“藻来源”后,独立分析仍显示两者均受白化驱动,说明信号既来自珊瑚本身也来自共生藻。研究发现DGCC 脂质是耐热核心标记,耐热群体显著富集 Lyso-DGCC 16:0,而热敏群体则以多不饱和 DGCC 为主;幼虫Lyso-DGCC 16:0 丰度随 15–120 hpf上升,与共生藻光合活性同步增强,提示了该脂质作为耐热标志的特异性,为珊瑚保育提供了可量化操作的分子选育指标。
ITS2 测序将亲本分为Cladocopium、Durusdinium和 Mixed三类,联合分析发现Cladocopium群体中,非白化类珊瑚的DGCC 仍较高,说明即使携带热敏感藻株,珊瑚仍可通过上调DGCC 饱和度实现耐热,提示存在“宿主-藻”协同的生化适应路径。
四、研究结论
研究首次给出了珊瑚及其共生藻的“耐热代谢指纹”,且覆盖配子、胚胎、幼虫、幼体四代,其核心标志是DGCC 脂质饱和度,这为研究珊瑚礁在变暖海洋中的适应提供了可量化、可干预的分子靶点。而LC-MS/MS技术结合宿主/藻溯源映射,能在无胁迫条件下提前锁定功能表型,比转录或基因标记更贴近生理现实,结合机器学习可以实现零失误,有望成为珊瑚耐热机制研究与生态治理工程的新利器。
五、结果展开
图1. 显示实验设计采样示意图,描述了珊瑚采样和繁殖以产生F1代幼虫的过程,样本量基于亲本群落及受精试验后,颜色用于区分亲本群落曾发生白化与否。
图2. 显示珊瑚发育过程各阶段的代谢特征。
A). 显示珊瑚生命各阶段代谢数据的主坐标分析(PCoA)。
B). 显示珊瑚卵受精后15小时、40小时、72小时、96小时和120小时的主坐标分析(PCoA)。
C). 显示珊瑚不同生命阶段的代谢物丰富度、Shannon熵和均匀度。
D). 显示珊瑚卵受精后15小时、40小时、72小时、96小时和120小时的代谢物丰富度、Shannon熵和均匀度。
E). 显示卵子的亲本-配子对(PGP)与非同亲本对之间的 Bray-Curtis 相异度。
F). 显示精子的亲本-配子对(PGP)与非同亲本对之间的 Bray-Curtis 相异度。
图3. 显示使用随机森林方法对比不同不同表型珊瑚的代谢组。
A). 显示包含珊瑚及共生藻总体代谢物在不同阶段的PCoA图。
B). 显示包含珊瑚代谢物在不同阶段的PCoA图。
C). 显示包含共生藻代谢物在不同阶段的PCoA图。
图4. 显示不同类型DGCC在各样本中的相对丰度。
A). 显示lyso-DGCC 16:0在珊瑚各阶段的相对丰度比较。
B). 显示DGCC 16:0/22:6在珊瑚各阶段的相对丰度比较。
C). 显示单酰基DGCC在珊瑚各阶段的相对丰度比较。
D). 显示二酰基DGCC在珊瑚各阶段的相对丰度比较。
E). 显示DGCC疏水性评分在珊瑚各阶段的相对丰度比较。
F). 显示所有的饱和DGCC在珊瑚各阶段的相对丰度比较。
G). 显示所有检测到的DGCC在珊瑚各阶段的相对丰度比较。
H). 显示lyso-DGCC 16:0在受精后15小时到120小时间各发育点的相对丰度比较。
图5. 联合分析显示代谢组、DGCC 脂质与共生藻基因型及白化表型间的关系。
A). 显示基于无监督随机森林邻近矩阵的 PCoA 图,对成体、卵子和精子的代谢组按 ITS2 基因型着色,其中 C 为 Cladocopium,D 为 Durusdinium,Mixed 为两种共生藻的混合群落。
B). 显示含有 Cladocopium 共生藻的成体、卵子和精子代谢组的 PCoA 图。
C). 显示具有白化史且含Cladocopium (C) 共生藻的珊瑚成体和卵子的DGCC脂类相对丰度比较。
参考文献:
Roach, T.N.F., Drury, C., Caruso, C. et al. Intergenerational metabolomic signatures of bleaching resistance in corals. Nat Commun 16, 5971 (2025). //doi.org/10.1038/s41467-025-61102-8.
CTI华测检测参与起草的《生物刺激素 微生物功能性代谢物 通则》正式发布!
我国农业微生物市场发展势头迅猛,市场空间巨大。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及中央一号文件等均将生物农业列为重点发展领域,极大推动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为代表的农业微生物产业的迭代升级,农业微生物产业的标准化建设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议题。今日,由 CTI 华测检测积极参与起草的团体标准《生物刺激素 微生物功能性代谢物 通则》在ABS2025 第九届生物刺激剂与农业绿色发展大会上正式发布。
2025-05-23 06:48:40
华测多组学科研服务AI+靶向代谢组学智能临床转化平台亮相第二届多组学科研大会
2024年3月30日至31日,第二届多组学科研与临床应用大会在上海丽昂豪生大酒店盛大开幕,大会以“聚焦多组学,从科研到临床”为主题,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相关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产业从业者参与,全场座无虚席。
2024-04-02 00:59:15
低GI饮食,营养减重第一步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近日在北京正式发布,对于我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指南集合了循证医学、公共卫生、营养与代谢研究领域工作的学者以及涵盖外科、内分泌、心血管、肾脏科、妇产科、儿科等多学科的专家共同合作完成。
2021-11-29 21: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