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铅悄悄靠近孩子!儿童用品安全选购与日常防护指南

2025-07-23 08:49:22 156

  在儿童健康领域,铅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潜在威胁。许多孩子日常接触的玩具、文具、餐具等物品,可能存在铅暴露风险。这种“沉默的重金属”因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被家长忽视,却可能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可逆影响。

 

  儿童血铅超标隐患不容忽视!CTI华测检测本期聚焦三大关键问题:铅对儿童的危害、常见的暴露源以及家长必知的防护策略。

  铅是一种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重金属元素,与成人相比,儿童对铅的敏感性更高,主要原因包括:

  生理特点

  儿童的胃肠道对铅的吸收率较成人高出多倍,且代谢能力较成人差。铅尘常聚集在一米或以下的空气环境中,与儿童身高相符。

  行为模式

  儿童普遍存在“手-口行为”(如啃咬玩具、吃手、舔物品),每天接触物体表面的时间长达4-6小时;爬行、摸地板等动作会频繁接触地板、家具表面的铅尘。

  玩具:鲜艳塑料与金属的潜在风险

  塑料玩具:部分劣质塑料玩具为增强颜色鲜艳度和耐老化性,会添加含铅的“铅盐稳定剂”。

  金属玩具:合金小车等金属玩具的彩色涂层若使用含铅油漆,摩擦或啃咬后易脱落为细小颗粒。

  毛绒玩具:部分毛绒玩具的塑料眼睛、纽扣装饰若使用劣质塑料,标签印刷涂层铅含量可能超标;再生棉填充物可能吸附环境铅尘。

 

 

  文具:书写工具的潜在铅释放

  蜡笔/水彩笔/颜料:劣质蜡笔的笔芯或笔身涂层,水彩笔颜料等可能添加含铅颜料(如铬黄、红丹)。

  修正液/修正带:部分劣质修正液为快干和增强覆盖力,可能添加含铅稳定剂,挥发的铅蒸气可能被孩子吸入;修正带的胶层若含铅,摩擦时产生的铅尘易附着在手指上,通过皮肤或啃咬手指摄入。

  铅笔/橡皮:铅笔的木质外壳彩色油漆是铅的常见来源;橡皮擦若使用再生回收料,可能残留铅化合物,啃咬时直接摄入。

 

  餐具:饮食工具的铅溶解风险

  彩釉陶瓷碗:釉料中的铅在高温烧制时被固定,但长期盛放酸性食物或高温清洗,釉面逐渐脱落会导致铅溶出。

  不锈钢餐具:使用回收钢材(含铅废料)或表面电镀层含铅的不锈钢餐具,长期使用可能通过食物接触迁移铅。

  选购建议:认准安全标准

  看认证标识:玩具需标注玩具强制性国家标准GB 6675,部分类型玩具需符合强制性CCC认证;文具需标注学生用品安全通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GB 21027。餐具等需满足GB 4806相关要求。

  看检测报告:购买前可要求商家提供检测报告,报告需体现符合相应的标准,如玩具检测报告需有GB 6675-2014;核对产品型号和图片是否与正在购买的产品一致;认准CNAS和CMA资质。

  选环保材质:优先选择标注“水性漆”“无铅涂料”“食品级材料”的产品;金属玩具选“电泳漆”(无铅工艺)涂层,塑料玩具选“环保塑料”。

  避低价陷阱:避免购买有刺鼻气味的文具(可能含铅溶剂)、颜色过于鲜艳的玩具(高铅风险)、价格异常低廉的产品(成本压缩易偷工减料)。

 

  及时清洁:减少铅尘积累

  玩具/文具:玩具定期清洗,金属玩具用干布擦拭(避免水加速涂层脱落);蜡笔、铅笔使用后装入密封盒,减少涂层暴露;修正液用完立即盖紧,避免挥发。

  餐具:彩瓷碗、不锈钢餐具等使用后用洗涤剂清洗,避免刮花表面。

  环境清洁:地板、桌椅定期用湿抹布擦拭(干擦会扬起铅尘);旧家具若有掉漆,用胶带覆盖或重新刷无铅油漆。

 

  习惯培养:阻断铅的“入口”

  规范洗手:玩玩具后、摸地板后、吃零食前、外出回家后,用肥皂流水洗手,重点搓洗指甲缝、指腹(铅尘易藏匿处)。

  纠正手口行为:用磨牙棒(食品级硅胶材质)替代啃玩具,通过贴纸奖励等方式帮助孩子逐步改掉啃手、咬物品的习惯。

 

         饮食调节:增强排铅能力

  补充钙铁锌:钙(牛奶、鸡蛋、豆腐)、铁(瘦肉、菠菜)、锌(牡蛎、坚果)与铅在肠道中竞争吸收,可减少铅的沉积;血铅高的孩子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制剂。

  增加维生素C:维生素C(猕猴桃、橙子)促进铅从尿液排出。

 

  定期检测:早发现早干预

  常规筛查:建议儿童定期做一次血铅检测。

  高风险检测:住工业区、常接触旧家具、使用过劣质玩具的家庭,若孩子出现腹痛、注意力差等症状,及时就医排查。

  铅对儿童健康的威胁,源于其隐蔽性和累积性。通过了解常见的铅暴露源、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结合科学的防护措施,家长可以有效降低孩子的铅暴露风险,避免血铅。

免费获取更多专业咨询
我已阅读并同意 《CTI华测检测隐私政策》 《会员注册协议》

*新号码将自动注册

立即咨询
相关资讯
热门服务 更多 >
  • 热线电话
  • 业务咨询
  • 快速询价
  • 在线客服
  • 报告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