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资讯周刊(8月14日-8月20日)

2025-08-27 06:06:31 46

一、监管资讯


  1.市场监管总局公开征求2026年食品安全抽检计划意见建议


  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就2026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抽检计划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


  广大消费者可在9月10日前,登录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查看详细内容,提出对食品品种、检验项目、消费场景等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开门办抽检,组织各地举办“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活动,邀请消费者代表、媒体记者等参与抽样和检验全过程,广泛征集消费者、食品相关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各方面意见建议,精准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充分发挥食品安全抽检护航作用。


  2.【查隐患守安全】甘州区北街市场监管所开展食品安全“回头看”


  为确保食品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切实消除风险隐患。近日,甘州区北街市场监督管理所对辖区内食品经营单位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回头看”,持续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此次“回头看”聚焦前期检查中发现的食材储存不规范、台账记录不全、后厨卫生不达标、散装食品标签标识信息不完整、从业人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核查涉事单位是否对存在的问题按要求完成整改。同时执法人员对整改不彻底的单位进行重点督导,明确再次整改时限和要求,确保问题不反弹。检查中,执法人员还结合日常监管要点,对经营者开展食品安全再提醒,强调主体责任落实,要求定期自查自纠,从根本上规范经营行为。


  下一步,甘州区北街市场监督管理所将把“回头看”与日常监管结合起来,形成常态化监督机制,通过反复查、查反复,切实巩固整改成效,全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3.衡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桃城区分局开展过期食品问题专项检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切实守护辖区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严防过期变质食品流入市场,近日,衡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桃城区分局在辖区范围内开展过期食品问题专项检查,切实回应群众关切问题,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隐患。


  本次检查瞄准食品流通关键环节,聚焦辖区超市、餐饮店等重点场所,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在售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食品原材料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清晰标注,是否存在标签涂改、模糊不清等违规行为。严格核查进货查验记录、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杜绝问题食品流入市场。严格监督临期食品、过期食品的下架、退市、销毁处理过程,严防不法商家通过更换包装、篡改日期等方式重新销售临期、过期食品。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同步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督促经营者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诚信经营,自觉抵制使用、销售过期食品的行为。对检查中发现的个别商家食品贮存不规范、进货记录不全等问题,执法人员当场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其限期改正。


  接下来,衡水市市场监管局桃城区分局将持续保持高压监管态势,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全力筑牢食品安全防线,让“过期食品”无处藏身,让百姓买得安心、吃得舒心!


  4.宝鸡市规范“外摆售菜”食品安全监管筑牢百姓餐桌防线


  外摆经济是城市烟火气的重要载体,但食品安全不容妥协。通过制度规范与动态监管相结合,既能满足市民消费需求,又能倒逼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真正实现便民与安全的双赢。


  近日,为进一步规范餐饮服务经营者“外摆售菜”行为,切实保障市民饮食安全,市局从资质公示、人员管理、加工规范等六方面推出系统性监管举措,严把六道关卡,规范外摆经营行为,构建“日常巡查+随机抽查+专项整治”三级监管机制,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新规发布后,全市80余家餐饮企业表示将积极配合整改。高新区某店餐饮负责人表示:“公示资质、规范售卖等环节,虽然增加了成本,但能提升消费者信任度,长期看有利于品牌发展”。

  二、肉制品监管相关


  1.牛肉变鸭肉?张家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严查假劣肉制品


  近日,张家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开展制售假劣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中,查处一例以鸭肉冒充牛肉的典型食品欺诈案件。该案件源于消费者投诉,反映其在塘桥镇某卷饼店外卖平台购买的牛肉串存在肉质异常情况。


  接到投诉后,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对该店开展现场核查,在检查食品加工区和原料仓库过程中,在冰柜内发现一包名称为“汼肉小串”的袋装速冻食品,该食品配料表明确标注为“鸭胸肉、生活饮用水、白砂糖、食用盐、香辛料、辣椒红、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三聚磷酸钠”。


  经查,该店在外卖平台上上架外卖餐饮“牛肉小串”,并宣称主料为牛肉,但实际使用的正是原料为鸭胸肉的“汼肉小串”。执法人员立即对现场证据进行固定,并启动食品应急抽检程序,对该食品的铅、铬、氯霉素、柠檬黄、胭脂红、日落黄、诱惑红等项目进行检测,所检项目符合要求。


  个别不法商家在利益的驱使下,以假充真、掺杂掺假,利用“挂羊头卖狗肉”的手法欺骗消费者,致使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花高价购买到低成本食材,既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扰乱了市场秩序。


  当事人塘桥镇某卷饼店涉嫌“鸭肉冒充牛肉”的经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禁止经营者对商品性能、质量等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规定。


  目前,张家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对该店立案调查,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2.赤壁市市场监管局深化肉制品专项整治护航“夜经济”食品安全


  8月14日晚,赤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了夜间餐饮环节肉制品安全的突击检查行动。本次行动精准聚焦群众夜间消费的“网红”夜宵店、烧烤店及流动烧烤摊点,重点排查群众比较关注的“风味牛羊肉”冒充牛羊肉销售行为。执法人员重点检查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是否齐全有效、操作过程是否规范、经营场所环境卫生是否达标;严格查验肉制品等食品原料的进货来源,检查索证索票及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落实情况;清查是否存在使用过期、变质肉制品或来源不明肉品,对可疑肉制品现场进行快速检测筛查。当晚,执法人员累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21家,现场发现问题线索13个,其中“风味牛羊肉”充当牛羊肉销售问题线索6个,相关线索正在进一步核查处置中。


  此次夜间行动是赤壁市局自落实16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以来的第四次集中整治行动。下一步,赤壁市局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从严查处,为赤壁市“夜经济”的健康繁荣发展保驾护航。

  【小贴士】如何选购肉及肉制品?


  留心观察外观状态。新鲜肉的颜色应自然,表面微干或湿润、不粘手,质地均匀,有弹性按压后能迅速回弹,有正常的肉腥味,无异味;假劣肉可能颜色异常鲜艳或暗沉,发黏或过于湿润,质地松散、无弹性,可能有酸臭、腐臭味或化学药剂味。预包装肉制品包装应完整无破损,无胀袋、渗漏等情况。


  仔细检查标签和信息。正规产品应有完整的标签信息,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等关键信息。假劣肉可能缺少这些信息或信息模糊。

  认准正规渠道购买。选择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的超市、农贸市场、正规店铺等场所购买。必要时,可索要检疫证明,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警惕低价诱惑。价格异常低廉的肉制品可能使用劣质原料,如病死肉或走私肉、鸭肉冒充牛肉等。

  保留购物凭证,一旦发现购买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或食用后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监管相关


  1.【雷霆行动】喀旗市场监管局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检查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广大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近日,按照食品安全“雷霆行动”工作部署,喀旗市场监管局全面组织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


  执法人员深入辖区乡镇集贸市场、食杂店等重点场所,聚焦方便食品、酒水饮料、调味品、乳及乳制品等农村消费量大的食品品类,对食品经营者的证照资质是否完备,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等制度是否落实到位,食品进货渠道是否正规,储存条件是否达标,标签标识是否规范等情况进行了细致检查。同时,执法人员结合典型案例,向食品经营者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督促其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严把食品进货关、储存关、销售关,从源头杜绝“三无”食品、过期变质食品流入市场。


  截至目前,共检查食品经营单位744家次,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现场进行了规范指导并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对涉嫌违法的经营行为已进行立案查处。下一步,喀旗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加大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通过常态化检查、突击抽查和“回头看”等方式,持续巩固整治成果,严防问题反弹,切实守护农村群众的“舌尖上的安全”。


  2.柳州市市场监管局公布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典型案例


  今年以来,柳州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全市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切实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为发挥震慑作用,警示食品生产经营者,对融安县英荣百货商行虚假宣传案等8个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典型案例予以公布。截至7月底,全市共查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违规案件475件。

免费获取更多专业咨询
我已阅读并同意 《CTI华测检测隐私政策》 《会员注册协议》

*新号码将自动注册

立即咨询
相关资讯
热门服务 更多 >
  • 热线电话
  • 业务咨询
  • 快速询价
  • 在线客服
  • 报告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