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游离药物假说”,只有游离药物能穿过细胞膜并与细胞内靶点相互作用,而蛋白结合型药物分子量过大,不能通过被动转运或细胞旁渗透穿过细胞膜。因此,血浆蛋白结合率(Plasma Protein Binding, PPB)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代谢与毒性。本文以酯前药瑞德西韦(RDV)为例,解析PPB测定的常规方法、特殊化合物的挑战及创新解决方案。
一、PPB测定的意义
血浆中的药物通常以两种形式存在:游离态和血浆蛋白结合态。只有游离态药物能够穿过细胞膜,作用于靶点或参与代谢排泄。PPB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毒性和药代动力学(PK)特征。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剂量调整:对于肝肾功能不全、孕妇或新生儿等特殊人群,血浆蛋白水平可能显著降低,导致游离药物浓度升高,进而增加毒性风险。通过PPB数据,可优化给药方案,确保疗效与安全性。
2、预测药物相互作用:若两种药物竞争同一血浆蛋白结合位点(如白蛋白或α-1酸性糖蛋白),可能引发游离药物浓度的剧烈波动,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PPB测定有助于评估此类相互作用的风险。
3、支持药代动力学建模:PPB是计算游离药物浓度、分布容积(Vd)和清除率(CL)的核心参数,对从体外实验到临床应用的转化至关重要。
4、满足监管要求:美国FDA和欧洲EMA均要求对高度蛋白结合(>80%-90%)的药物进行PPB研究,并建议在特殊人群中使用游离浓度进行PK分析。
二、常规PPB测定方法
目前主流的PPB测定方法包括平衡透析(Equilibrium Dialysis, ED)、超滤(Ultrafiltration, UF)和超速离心法(Ultracentrifugation,UC)。每种方法各有优劣,需根据药物特性选择。
01 平衡透析(ED)
原理:半透膜(分子量截留约8-14 kDa)将血浆与缓冲液分隔,药物通过扩散达到平衡后,测定两侧浓度。
优点:公认的“金标准”, 聚四氟乙烯(Teflon)制造的试验装置降低了非特异性结合(NSB)的影响。
缺点:耗时较长(通常需要平衡4-8小时),不适用于不稳定化合物。
02 超滤(UF)
原理:采用半透膜分隔成两室,通过离心力将游离药物从血浆中分离至滤液中。
优点:快速(<1小时),显著减少药物的代谢,适合稳定性稍差的药物。
缺点:滤膜和管壁可能吸附药物,存在较强的非特异性吸附,需校正。
03 超速离心法(UC)
原理:通过超高速离心将蛋白质和蛋白质结合的药物沉淀下来,检测上清液的游离药物和初始药物浓度,进一步计算游离率。
优点:无膜吸附,非特异性吸附较低。
缺点:对设备要求较高;需要比较长的离心时间(2小时以上),不适用于不稳定化合物;超高速离心可能会破坏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
三、特殊化合物的PPB测定挑战与策略
酯前药是通过化学修饰提高稳定性的非活性形式,需代谢后释放活性成分,在血浆中极易降解,传统PPB方法难以准确测定。
以瑞德西韦(RDV)为例:
RDV在血浆中会被丁酰胆碱酯酶快速水解为中间代谢物,6小时内降解率高达71%。若直接采用ED法,药物可能在透析过程中完全降解,导致结果偏差。
针对以上情况,通过添加酯酶抑制剂抑制降解,同时验证其对稳定性影响和对蛋白结合的干扰。
01 添加酯酶抑制剂:
使用敌敌畏(Dichlorvos, DDVP)抑制丁酰胆碱酯酶活性。
02 方法验证
稳定性测试:添加0.5 mM DDVP后,RDV在37°C下24小时内降解<15%(图 1)。
结合率对比:比较ED(含DDVP)与UF(不含DDVP)的结果,发现两者无显著差异,证明DDVP不影响蛋白结合。
四、实际案例Compound 1的PPB测定
Compound 1为酯前药,在SD大鼠血浆中,37°C孵育0.5小时即降解45.2%。即使使用超滤法进行PPB测定,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预孵和离心,在这段时间中,化合物也会有较大程度的代谢,所以对该化合物也不适用。
测试多种酯酶抑制剂,发现DDVP能够稳定Compound 1,对DDVP浓度进一步优化确定,68 μM/mL的DDVP能够使药物在4小时内降解率<10%。
在正式实验中,通过在阳性对照Warfarin的测定中加入同样浓度的DDVP,Warfarin的结合率在99.30%,与文献报道的数据一致。Compound 1在1 µM、3 µM和10 µM浓度下,SD大鼠的血浆结合率分别为97.80%、97.46%和97.52%,回收率分别为87.90%、93.39%和91.67%。
该案例表明,通过酶抑制策略可有效解决不稳定酯前药的PPB测定难题,为同类化合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提供了创新方法支持。
五、结语
血浆蛋白结合率(PPB)测定是药物研发的 “关键环节”。针对酯前药等特殊化合物的不稳定性,通过酶抑制策略(如DDVP阻断酯酶活性)成功突破测定瓶颈,这些实践经验为复杂药物的PPB研究奠定了方法论基础。随着不稳定前药及新型化合物开发的加速,未来亟需发展高灵敏、低干扰的检测技术,以应对更广泛的药物研发需求。
参考文献
1、Plasma Protein Binding Determination for Unstable Ester Prodrugs: Remdesivir and Tenofovir Alafenamide.
西双版纳州成功举办2025年药品安全突发事件(III级)应急演练
为进一步完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2025年4月22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功举办2025年药品安全突发事件(III级)应急综合演练。
2025-05-14 02:49:07
助力2024年秦淮区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圆满成功
12月10日,2024年秦淮区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成功举办。演练由秦淮区质量发展和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主办,秦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承办,区卫健委、区委宣传部、秦淮公安分局、双塘街道及秦淮区中医院等部门共同参与,由华测FACH管理培训中心老师用心策划。旨在通过模拟实战场景,提升各部门在应对突发药品安全事件时的快速反应、协作沟通、现场救援和处置能力。
2024-12-30 02:15:40
CTI华测检测邀您参与《药品注册标准的撰写与注意事项》专题沙龙
药品标准是衡量药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标尺,是药品研发和生产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药品使用过程中用以判断药品是否能达到药用要求的重要衡量手段。为规范和加强药品标准管理,建立最严谨的药品标准,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促进药品高质量发展,我协会拟于2023年12月12日下午举办药品注册标准的撰写与注意事项专题沙龙,邀请医药行业专家和企业老师一同走进华测南方基地交流学习。
2023-12-11 09: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