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CRO | 猴不可貌相!食蟹猴与恒河猴在非临床研究中的比较

2025-08-04 06:42:54 40

非人灵长类动物(Non-Human Primates, NHPs)因其在系统发育和生理学上与人类的近似性,被广泛用作生物技术药物非临床研究中的非啮齿类物种,最常用的物种包括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和恒河猴(Macaca mulatta),它们都属于猕猴属。

 

  • 食蟹猴(Cynomolgus macaques)学名Macaca fascicularis,猴科、猕猴属,食蟹猴又名长尾猴、爪哇猴。

 

  • 恒河猴(Rhesus macaque),学名Macaca mulatta,猴科、猕猴属,恒河猴又名广西猴。

 

以下是对食蟹猴、恒河猴外观和习性的比较:

  食蟹猴 恒河猴
体型 较小巧,身体紧凑,四肢修长。 相对较大,身体较粗壮,肌肉发达。
面部特征 面部较平坦,眼眶间距较窄,眼睛较小但明亮。 面部略显突出,眼眶间距较宽,眼睛较大且表情丰富。
毛色 多为灰褐色或棕色。 颜色多样,从灰褐色到深棕色不等。
食性 以水果、树叶、昆虫和小型脊椎动物为食,特别喜欢吃螃蟹等甲壳类动物。 杂食化,除了植物性食物外,还会捕食小型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等。
社会行为 以家庭为单位活动,群体规模较小。 社会结构复杂,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领地意识。
繁殖性 全年均可繁殖。 每年只在9月至次年2月发情。
分布 亚洲东南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中国和印度。

 

以下是对食蟹猴、恒河猴与人的生理学指标的比较:

  食蟹猴 恒河猴 人类
遗传学差异
二倍体染色体数目 42 42 46
与人类的序列相似性 93% 93% 100%
基因组总长度 2.85Gb 2.84~2.87Gb 3.2Gb
与人类共同祖先的预计时间 2300万年前 2300万年前 -
生长发育参数
每胎仔数
(个)
1 1 1
孕期
(天)
155~165 165~178 280
离乳期 375天 279天 3年
月经初潮
(年)
2 2 13.7
卵巢周期
(天)
28~32 26~30 21~35
性成熟年龄
(年)
M:4.23
F:3.39
M:5.50
F:3.37
15
初产年龄
(年)
3.9 3.75 19
成年体重
(kg)
M:4~8
F:2~6
M:6~11
F:4~9
M:73
F:60
寿命
(年)
30 30 M:69
F:75
心血管生理参数
心率
(次/分钟)
115~243 98~122 63~93
血容量
(mL/kg)
55~75 50~96 65~73
平均动脉压
(mmHG)
120±14 113±13 63~93
心输出量
(L/分钟)
0.375 1.3 5.9~6.5
脉搏输出量
(mL)
2.9 7.1 102
P波时长
(ms)
30±10 40±1 120
QRS波时长
(ms)
30±10 45±1 80
T波时长
(ms)
NF 10±5 20
PR间期时长
(ms)
80±10 75±1 200
QT间期时长
(ms)
190±20 140~200 34
P波振幅
(mV)
0.16±0.05 0.005±0.005 0.1~0.3
QRS波振幅
(mV)
0.7±0.3 1±0.01 1
T波振幅
(mV)
NF 0.15±0.01 0.02~0.06
呼吸生理参数
呼吸速率
(次/分钟)
30~54 35~50 12~14
体温
(℃)
37~39 37~39 37
潮气量
(mL)
53±6 42.5±10.2 460~750
每分钟呼气量
(mL/分钟)
2039±299 1630±465 6500~9000

 

恒河猴是研究最多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在文献中已有超过150年的科学研究报道,然而,由于恒河猴更大的体重(消耗更多供试品、更难操作和饲养)以及季节性繁殖等缺点,在非临床毒理学研究中,它已逐渐被食蟹猴取代,尤其在生殖发育毒性研究中。

食蟹猴的核心优势在于食蟹猴因体型小,全年可繁殖,历史背景数据丰富而成为毒理学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首选。

恒河猴也有其不可替代性,在免疫、神经遗传领域的生物学保守性更贴近人类,尤其适合需机制阐释的高端研究。此外,恒河猴较大的体型,更便于手术操作构建人类疾病相关的灵长类动物模型。

 

参考文献

[1]The Nonhuman Primate in Nonclinical Drug Development and Safety Assessment Book • 2015

免费获取更多专业咨询
我已阅读并同意 《CTI华测检测隐私政策》 《会员注册协议》

*新号码将自动注册

立即咨询
相关资讯
热门服务 更多 >
  • 热线电话
  • 业务咨询
  • 快速询价
  • 在线客服
  • 报告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