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拆解:慢充vs快充,差异远超功率

2025-10-09 08:39:17 76

  在智能手机快充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充电器的功率早已从传统的5V1A一路攀升至如今的百瓦甚至更高。20W和66W作为两个极具代表性的功率节点,分别占据了主流入门和高端快充的市场。

  本次我们将通过详细的拆解对比,为您揭示这两类充电器在内部结构、用料、技术方案以及安全设计上的巨大差异。

 

外观对比

  

20W充电器&66W充电器图片由AI生成

 

  从外观上看,66W充电器的体积明显大于20W产品。这主要是由于更高的充电功率需要更多的元器件,并且对散热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不得不牺牲掉部分便携性。

  然而,若从功率密度来看,66W充电器的充电功率密度也远高于20W充电器的。

 

X射线透视对比

  X射线能穿透充电头的外壳和大部分内部材料。不同密度和原子序数的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不同,导致探测器接收到的射线强度产生差异,最终在图像上形成明暗对比,从而呈现出内部结构的轮廓和细节。

 

  通过2D X光影像来对比20W和66W电源适配器的内部布局:

 

拆解对比

  

充电器拆解图:20W(上二)66W(下二)

 

  • 20W充电器的元器件数量较少,且分布的较为分散,同时填充着少量硅胶。
  • 66W充电器PCBA模块前端填充导热胶密封以及固定,模块覆盖黄铜散热片。

 

充电器拆解侧视图:20W(左)66W(右)

 

  • 先看20W充电器,从PCB板侧面来看,输入端采用了两颗电解滤波电容,规格均为400V 12μF,两颗电解电容之间为一颗色环电感。两颗蓝色Y电容串联布置在初级和次级之间,起到输出抗干扰的作用。
  • 拆解完66W的充电器,在PCBA模块侧面我们可以看到焊接黄色Y电容,整流桥,共模电感和保险丝,三颗高压滤波电容也是来自国产厂商,规格为400V 27μF。

 

  20W主控芯片(左)66W主控芯片(右)

 

  • 左图为20W的丝印63=k26的六角芯片为PWM主控,实际型号为RT7753GCS,这是一颗CCM+QR混合型高效率PWM芯片。
  • 右侧则是66W的初级主控芯片丝印JW1561。

 

  通过拆解对比,我们了解到从20W到66W不仅仅是充电功率的升级,伴随而来的是全面的升级:

 

  本次,我们通过X-ray和拆解的方式,从宏观层面剖析了两代充电器的差异。通过对比它们在构造与用料上的区别,我们得知其价格差距并非空穴来风。

  下期,我们将通过微纳加工手段,微观分析两颗主控芯片,敬请期待!

免费获取更多专业咨询
我已阅读并同意 《CTI华测检测隐私政策》 《会员注册协议》

*新号码将自动注册

立即咨询
相关资讯
热门服务 更多 >
  • 热线电话
  • 业务咨询
  • 快速询价
  • 在线客服
  • 报告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