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行业资讯半月刊9月上

2025-09-16 07:06:42 10

法规动态

 

1.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关于对《大豆蛋白制品》等七项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委会牵头制修订了《大豆蛋白制品》《大豆及其制品中水苏糖和棉子糖含量的测定》《豆浆》《卤制豆腐干》《纳豆》《膨化豆制品》等七项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现公开征求意见。


  2.呕吐毒素快速检测仪校准规范正式实施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的《呕吐毒素快速检测仪校准规范》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正式实施,为准确测定小麦、玉米等粮食、饲料及农产品中呕吐毒素的含量筑牢计量基础,统一校准项目、方法及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确保校准过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中国农业科学院加工所修订的两项辐照工艺国家标准通过审查

  近日,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审定会上,加工所主持修订的两项国家标准《谷物制品辐照工艺》和《豆类及其制品辐照工艺》通过专家审查。修订后的标准在原有谷物和豆类杀虫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谷物制品和豆类制品的杀菌。


  4.《燕麦与健康的科学共识(2025)》发布

  近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等联合发布《燕麦与健康的科学共识(2025)》,旨在通过传播科学知识和理念推动健康消费。在2025食品与健康传播大会上,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对共识进行了深入解读。

  行业资讯-国内


  1.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平台上线试运行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建设的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平台上线试运行(//ncgrip.cgris.net)。重点向社会推出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模块,汇集了水稻、玉米、大豆、小麦、蔬菜等26种作物30余万份种质资源来源、性状特点等基本信息。


  2.农业农村部部署开展秋季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

  为确保秋冬种生产用种安全,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秋季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聚焦小麦、油菜、蔬菜等重点作物,加大对种子市场、经营门店等抽查力度,严把种子质量关,切实规范种子市场秩序。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有力支撑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


  3.2025年小麦籽粒质量营养与安全品质评价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办的2025年小麦籽粒质量营养与安全品质评价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专家分别以“小麦加工与品质需求”“小麦蛋白特性及产业链创新”等为题,介绍各自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分析产业发展趋势、需求与任务挑战。


  4.中粮国际ESG评级连续五年居跨国粮商首位

  近日,国际权威ESG评级机构晨星发布2025年度企业ESG评级结果,中粮国际ESG评级排名居跨国粮商首位,这是中粮国际连续五年ESG评级在跨国粮商中排名第一。中粮国际每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其2024年报告已与《欧洲可持续报告准则》(ESRS)标准接轨;公司通过制定多项供应商管理制度,例如供应商行为准则、农产品采购政策以及人权政策,管理其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ESG风险。

  行业资讯-国际


  1.粮农组织预计2025年度玉米产量将显著增长

  粮农组织发布了最新一期《谷物供求简报》,预测2025年全球谷物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29.61亿吨,比上年高出3.5%。新增的产量主要源自巴西和美国玉米产量预测的上调。受此影响,2025年度全球粗粮产量最新预报数达16.01亿吨,较2024年度水平增长5.9%,其中高粱产量预测亦有较大幅度的上调。


  2.跨越欧亚:中德农产品贸易如何双向奔赴

  近年来,中德农产品贸易合作持续升温,双边贸易额稳步增长,双方在技术合作、质量标准对接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等方面展现出广阔前景。据中国海关统计,2024年,中德农产品贸易总额达51.7亿美元,同比增长13.1%,主要包括大麦、啤酒花、玉米、水果等。


  3.美国农业部预测2025财年对华农产品出口将出现创纪录的下降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季度贸易展望报告显示,由于中美贸易冲突持续,2025财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将继续大幅下降。预测对华大豆出口金额将持续下滑,从2025年的215亿美元降至2026财年的183亿美元。


  4.进境粮食后续监管工作须知及要点提醒

  加强进境粮食的后续监管工作,可有效严防外来物种入侵、阻断植物疫情传入。海关公布进境粮食后续监管工作主要要求,包括运输监管、加工监管、外来有害生物监测、档案留存方面。监管规定,口岸海关结关放行后,加工企业取得《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或《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后对接收货物进行加工使用,海关实施检疫监督。

  科研信息


  1.脉冲磁场技术为米制品保鲜提供新方案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植物化学组分与组学研究创新团队发现脉冲磁场技术能够显著改善大米淀粉凝胶的品质,有效抑制淀粉回生并提升其冻融稳定性。这一发现为米粉、米糕、鲜食汤圆等鲜食米制品的保鲜技术开辟了新路径。


  该研究通过用不同强度的脉冲磁场分别处理冷藏和冷冻条件下的大米淀粉凝胶,发现脉冲磁场一方面能够弱化水分子网络的空间位阻效应,降低淀粉分子间的氢键作用,从而延缓淀粉老化。另一方面,它可以减轻冰晶对凝胶结构的机械损伤,抑制淀粉分子聚集,同时增强淀粉与水分子间的氢键作用,显著提升冻融稳定性。该研究有望广泛应用于淀粉基食品的保鲜工艺中,进一步提升食品品质并延长货架期。


  2.中国农业科学院加工所探究了不同蛋白酶对限制性酶解植物蛋白泡沫特性的影响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植物蛋白结构与功能调控创新团队探究了不同蛋白酶对限制性酶水解改性大豆蛋白和绿豆蛋白的结构、界面以及泡沫特性的影响。


  大豆蛋白(SPI)和绿豆蛋白(MBP)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天然状态下,两者因结构较刚性、分子在界面的灵活性低,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不佳,限制了其在泡沫类食品中的应用。蛋白酶水解因绿色高效、特异性强、反应条件温和,成为改善蛋白功能特性的重要手段。


  该研究明晰了植物蛋白酶解修饰、结构变化与泡沫特性的关联特性,创建了植物蛋白泡沫特性酶法提升关键技术方法,为植物蛋白精深加工与高值化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会议信息


  1.2025中国(济南)功能性食品发展大会暨产业链博览会

  为促进行业合作,拓展市场渠道,宣传功能性食品新技术、新产品,推动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全方位推动全产业链条的有机融合、联动发展,探讨我国功能性食品发展的新理念、新格局和新发展。中国(济南)功能性食品发展大会暨产业链博览会定于9月12-14日在山东鹊华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次大会暨产业链博览会吸引众多行业巨头、专家学者、创新企业,旨在汇聚全球功能性食品行业的前沿成果、优质企业与专业人士,搭建一个集展示交易、技术交流、品牌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推动功能性食品行业的创新发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同时设置功能性食品检测仪器及生产加工机械展区,展示各类检测仪器产品。


  2.2025中食展暨广州国际食品食材展(广州)

  作为中国食品行业“风向标”展会,2025 F2C中食展广州吸引全球40+国家和地区的2,000+展商携10,000+品牌参展。六大展区通过线上+线下,为国内餐饮企业、食品经销商和代理商,提供了丰富的海内外产品采购及商务合作资源,为展商提供新品首发、拓展内销市场的有效路径,为观众带来最前沿的行业趋势、最新的技术成果和行业资讯,给供需双方呈现一场具有前瞻性、开拓力、影响力的专业盛会。


  展会将组织30场聚焦不同领域的主题论坛赛事活动,实现“展览+论坛+赛事”三位一体联动的综合性食饮展会。特别邀请来自农业、进口食品、粮油、酒类板块的顶尖领袖、知名专家以及企业高管齐聚一堂,解读行业发展趋势,破解企业发展瓶颈,为食品行业带来更具国际视野及适应本土化发展的新思路。

免费获取更多专业咨询
我已阅读并同意 《CTI华测检测隐私政策》 《会员注册协议》

*新号码将自动注册

立即咨询
相关资讯
热门服务 更多 >
  • 热线电话
  • 业务咨询
  • 快速询价
  • 在线客服
  • 报告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