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孔校准

漏孔校准,力学测量仪器,CTI华测计量

CTI华测计量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专业第三方计量机构,力学专业为您提供各类漏孔的校准。

服务背景

标准漏孔是校准检漏仪器(如氦质谱检漏仪、差压式气密检漏仪)的核心器件。其价值在于提供可溯源、准确且稳定的漏率量值,确保泄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一致性,是密封性测试中量值传递的关键载体。其应用范围极广,涵盖半导体制造(超高真空)、石化(高压管道)、汽车(发动机/电池密封)、航空航天(飞行安全)、医疗(无菌包装)、制冷空调(能效保障)及新能源(电池防漏)等关键领域。这些领域对密封性要求严苛,微小泄漏即可能引发设备失效、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产品污染或巨额损失。

因此,准确检测和量化泄漏率至关重要。这凸显了漏孔校准的极端重要性:唯有对标准漏孔及检漏仪器进行定期、可溯源的校准,方能保证泄漏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可比性。它是实现有效质量控制、保障安全合规运行、优化工艺及降低风险的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石。缺乏校准,泄漏检测便失去量化依据与可信度。

CTI华测计量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一流的漏孔计量校准服务,为安全运行保驾护航,为快速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漏孔校准

一、校准/检测项目

1、漏率值:在标定温度、入口压力下,单位时间内通过漏孔的气体流量。

精确测量实际漏率,对比标称值,计算偏差。

2、稳定性:评估长期使用或环境变化后的数值波动(如年变化率)。

二、校准/检测过程

1、系统搭建:

连接标准漏孔至高精度漏率测量系统(如定容法、流量计法装置),系统自身需定期溯源至国家基准。

2、环境控制:

恒温实验室(如23±0.5℃),避免温度波动影响气体粘度与漏率。

3、参数设置:

设定标准入口压力(如0.1MPa、1.0MPa)及校准气体(常用高纯氦气)。

4、漏率测量

1)定容法(主流方法):

将漏孔接入已知容积的真空腔体。抽真空后关闭阀门,漏孔持续向腔体漏气。

通过高精度压力传感器监测腔内压力上升速率(ΔP/Δt)。

计算漏率:Q=V·ΔP/Δt​(V为腔体容积)

2)比较法:

将被测漏孔与已溯源的标准漏孔并联,使用同一检漏仪(如氦质谱仪)对比响应信号。

服务周期

送检(5个工作日)/现场(1个工作日)

服务流程

服务优势

CTI华测计量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专业第三方计量机构。其服务理念是“客户至上”,我们用“诚信、团队、精益、创新”的价值观,去“为品质生活传递信任”。我们具备cnas认可的6000多项资质能力,拥有6000多台套的国内一流的计量标准和精密仪器,在全国13个计量实验室真诚为您提供专业、权威、全面的计量校准检测服务。

1、专业团队:具有国内顶级的洁净室检测/验证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确保为您提供最专业的服务。

2、先进设备:使用最新一代的检测/验证设备,保证检测/验证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快速响应:快速的响应时间,确保您的工作流程不受影响。

4、全球认证:我们的检测/验证服务符合ISO/IEC 17025等国际标准,满足全球范围内的认证要求。

常见问题

一、环境与设备控制

1、温度稳定性:漏率对温度敏感(气体粘度随温度变化),需在恒温实验室(如23℃±0.5℃)操作,避免温度波动>1℃。

2、洁净度保障:校准前彻底清洁漏孔及管路,防止油污、颗粒堵塞微孔(尤其针对<10-7 Pa·m³/s的小漏孔)。

3、系统本底泄漏:校准前需检测系统本底漏率(通常要求<被测漏孔漏率的10%),避免本底干扰。

二、校准过程严谨性

1、入口压力控制:严格按漏孔标称压力供气(如0.5MPa),压力波动须不超过±1%,避免非线性误差。

2、气体纯度要求:使用高纯校准气体(如氦气纯度≥99.999%),杂质气体可能改变流导特性。

3、测量方法适配:小漏率(<10-6Pa·m³/s):优选累积法(定容法),避免流量计精度不足。大漏率:可采用标准流量计直接测量。

4、方向性验证:部分漏孔具有方向性(如毛细管型),需按实际使用方向安装校准。

三、溯源与不确定度管理

1、溯源链完整性: 测量设备(压力传感器、容积标准等)必须有效溯源至国家/国际基准(如NIST)。

2、不确定度评估: 需量化所有贡献源如设备误差、温度漂移、重复性等,合成不确定度通常需≤5%。

3、长期稳定性监控:对标准漏孔定期复校(建议每年1次),记录漏率年变化率,超差则降级或报废。

四、特殊工况考量

1、气体种类差异:若用户使用非校准气体(如氢气、氮气),需提供漏率-气体转换系数或重新校准。

2、高压/腐蚀性气体:对高压漏孔(>10MPa)或腐蚀性气体(如氨气),需定制耐压/防腐校准方案。

3、真空端干扰:校准高真空漏孔时,需确保真空侧压力<10-3 Pa,避免背压影响漏率。

五、操作规范

1、预处理:校准前对漏孔进行至少30分钟压力平衡,消除吸附效应。

2、数据重复性:单点漏率需≥3次独立测量,取均值并计算标准差。

3、证书完整性:校准报告需包含实测值、不确定度、温度/压力条件、溯源依据及使用限制。

免费获取更多专业咨询
立即咨询
新号码会自动注册,可查询咨询进度 *
  • 热线电话
  • 业务咨询
  • 快速询价
  • 在线客服
  • 报告验证